首页 - “我们都有病”:瓷娃娃女孩玩摇滚 为罕见病群体发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松江区 > 【教育有料】鼓励设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33% 正文

【教育有料】鼓励设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33%

来源:寄雁传书网 编辑:松江区 时间:2024-07-07 17:28:32

教育健康最新进展

健康 | 鼓励设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33%

三部委发文:鼓励设置龙舟、射艺、舞龙舞狮等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程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下称《通知》),旨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整合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优势资源,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

丰富拓展活动课程门类

■  各地各校要将体育类活动课程作为课后服务基本的、必备的形式之一,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关能力水平要求,组织开展基本体能练习以及符合学生兴趣愿望且适宜的专项运动项目学练。

■  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应设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冰雪运动、武术、啦啦操等项目;

鼓励设置中国式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有条件的设置手球、橄榄球、游泳、体操、轮滑、定向越野等项目。

科学规划活动课程内容

■  各地各校要整体规划设计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等不同学段和不同水平基础的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班型和相应的教育教学内容。

■  针对有兴趣爱好和专门特长的学生,积极通过设立体育社团、兴趣小组、运动队、举办体育比赛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提升体育运动能力。

切实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  各地体育部门、教育部门要在充分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课后体育锻炼资源基础上,组织制作并遴选推荐一批适合学生课后服务和课余时间学习的优质体育类视频教学资源。

■  各地要积极推广体育总局编制的近视防控操、脊柱健康操等教学视频,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和科学健身。

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优良率达到33%

国家卫健委于7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进展与成效。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多年来,特别是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三年来,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大力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有效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五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第一,学生健康战略定位更加明确。主要体现在:学生健康奠基全面发展,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总目标。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学生健康纳入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纳入学校教育质量标准,也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从全民健康的大局出发,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大格局。可以说,学生健康成为国家战略。

第二,学生健康促进政策更加完善。主要体现在: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健康,建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新机制。2021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学校卫生和健康的政策文件,推动各地落实“一增双减三保障,五项管理促健康”。据各地报告,目前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课率接近百分之百。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时间超过了一小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优良率达到了33%。“双减”是重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有效减缓教育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学生健康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主要体现在:健全学校健康教育体系,畅通全体学生健康促进的主渠道。学校要发挥学校的优势,健康教育,在卫健、体育等各部门的支持下,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推动学校健康教育发展,特别是教育部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指南》,修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逐步建立起了课内专修、课外专题和全国专项“三位一体”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养成公民必备的健康素养。

第四,学生健康促进的重点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聚焦校园健康的问题重点,找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突破口。一是大力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这几年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总体实现国家防控的目标。二是构建起监测预警、教育疏导、咨询服务、干预介入“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体系。三是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发展,维护师生健康、校园安全、教学秩序。

第五,服务全民健康的支点更加有力。主要体现在:要启动全国健康学校建设,支持学校成为全民健康的支撑点。“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一批学校建成全国健康学校,大幅提升学校健康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两部门:广泛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宣传和防溺水安全提醒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持续深化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海事、教育、交通运输部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全国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着力提升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此次《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的各项举措,部署了“完善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体系”“组织水上交通安全现场主题教育活动”“丰富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线上宣教”“强化农村及偏远地区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水上交通安全警示提醒”等五项具体工作,为今后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通知》指出,各级海事、教育、交通运输部门要分别制定本年度省级层面的深化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安全生产考核。要建立地方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联动机制,健全“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网络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水上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其中,各地教育部门要推动水上交通安全、防溺水和水上出行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并将常态化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平安校园”创建标准之一,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形式丰富的水上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各级海事部门要充分利用海事船艇、海事基地,组织学生及家长参与“航海夏令营”“沙滩课堂”等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针对农村,尤其是溺水事件多发的偏远地区,《通知》明确,各级海事、教育、交通运输部门要推动地方政府加大上述地区水上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教育投入力度,定期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和志愿服务。同时,要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国航海日”、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开学典礼等重要时间,利用现场、网络、公益广告等各种渠道,广泛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宣传和防溺水安全提醒。

此外,《通知》还就联合评选认定一批水上交通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推进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师资培训,设立水上交通安全公益管理岗位和专项资金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悉,自2013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就联合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目前已形成集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学习、防溺水知识普及、自救互救实践、蓝色国土教育、涉水涉海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综合教育格局,仅2021年全国开展相关主题教育1500余次,惠及学生300余万人。

本文内容来源:新浪教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0.1399s , 12332.8203125 kb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教育有料】鼓励设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33%,寄雁传书网  

sitemap谷歌留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