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物抢先知:办公室避暑神器了解一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王恩琦 > 城市竞争新赛道,青年成为这些城市发展优先级 正文

城市竞争新赛道,青年成为这些城市发展优先级

来源:上树拔梯网 编辑:王恩琦 时间:2024-07-07 18:45:27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张梓桐 上海报道 

近年来,面对“人口红利”优势有所消退的情况,各地政策开始朝挖掘“人才红利”的方向发力。

日前,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 

近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也正式公布。多地也陆续出台相关的试点细则草案并对外征求意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苏州市、张家港市分别入选全国首批试点,成为江苏省唯一的设区市和县级市同时入选全国首批试点的地区。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提出符合我国产业与人口的变动趋势,各地政府应该在丰富就业岗位、加强公共服务、营造健康环境等方面多点发力,做好系统协调,因城施策,打造更加适宜青年成长、发展、生活的现代城市。

产业升级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密集出台面向青年群体的规划政策,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

在林兰看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第一代农民工形成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现阶段城市急需青年人才来发展建设。从产业方面来看,近年来全球和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产业结构面临着进一步的调整升级,这在客观上对科技创新形成了一定的需求。年轻人是创新的主力军和后备军,同时很多城市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的过程中,也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自动化、智能化产业,这恰恰十分需要经历过正规职业培训的青年人才等高素质的劳动力进行承接。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也是我国人文社会、人本社会建设的内在需求。林兰解释道,“过去我国在评价发展指标时主要以经济发展速度和体量作为评价标准,但目前我国发展到工业化的中后期,全社会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而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工资收入、资源占有能力以及社会关系上都处于相对的劣势。因此各地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青年人才计划,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区域发展计划,在特定领域向年轻人进行资源分配上的倾斜扶植。”

以近年来人才招引动作颇多的苏州为例,在发展高质量人才城市方面其一直走在前列,2021年4月,苏州出台了首部专门面向青年群体的青年发展规划,并在全国率先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目标纳入《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近段时间还发起“青年发展型城市 苏州听你说”调查,旨在深入了解青年对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诉求和期待。

苏州之外,上海也在面向青年人才推出更多利好政策。近日,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写入大会报告,上升为对全市未来五年以及更长一个时期的战略谋划。同时,自去年《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全市16个区均已编制完成区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及推进计划,出台青年发展社会政策50余项,积极回应广大青少年在就业、教育、住房、婚育等方面的诉求。

人才需与城市发展匹配

在围绕青年发展的讨论中,“就业”是其中一个永远无法绕开的话题。

对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施洋来说,是否有丰富且匹配度较高的就业岗位是他在选择城市时非常关注的一个要素,“工资收入与未来职业发展肯定是每一个毕业生在选择城市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而是否能提供有竞争力的岗位与一个城市的产业格局与产业集群能力也是息息相关的。”

对此,《意见》也指出,“要激发青年担当作为。把提供发展服务与鼓励成才建功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参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青年提供筑梦圆梦空间,为城市集聚青年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青年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根据《苏州市支持青年人才发展若干措施》,苏州每年提供适合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不少于20万个。对重点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来苏州市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用人单位求职面试的,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补贴标准按照江浙沪皖地区高校500元/人,其他地区高校1000元/人。

而针对创业氛围的打造,苏州也在打出“组合拳”,根据苏州发布的《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入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后,一般可获得100万-500万的科研经费以及100万-300万的安家补贴,其中科研经费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年度拨付;安家补贴按照财政分级体制分担,自项目立项后第二年拨付。

客观来看,苏州发布的上述优惠政策不可谓不“诱人”,但林兰也强调,地方政府在进行政策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政策的系统性,避免过于激进的人才政策调整。“我们观察到,国内一些有关青年人才政策的发布时间节点都集中在最近一两年,有的政策并未与当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契合,也没有与当地的职业发展、土地、房地产以及相关资源分配规划形成有机的协调。”

林兰认为,地方政府应避免短期思路和短期思维,不能仅仅因为面临招工难、房地产去化难等问题就仓促推出政策,而是应该注重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事实上,在就业创业环境之外,与青年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住房、医疗、商业等普惠性公共基础设施也在左右着青年人的城市选择。

今年刚刚在复旦大学毕业的刘爽对记者表示,交通的便利程度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是他选择城市时非常看重的一个要素。“我们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日常通勤和出行都是依赖地铁等轨道交通,如果一个城市交通通达性很高,与地区内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密切,对于青年来说还是非常友好的。”

与之相呼应的,《意见》也指出要“注重普惠均等导向。更好发挥政策牵引作用,从青年视角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板,帮助青年解决好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

针对各地在普惠导向上的政策,林兰认为,这些政策一方面要保证青年在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比较程中有公平感,另一方面也要确保青年群体之间的相对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梳理本次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名单时发现,除了“聚光灯”下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在加速发力。

这些城市在吸引青年方面,又应遵循哪些路径?

对此,林兰表示,“避免同质化,找准定位,形成相对具有特色的竞争优势”是二三线城市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遵循的一个重要路径。

林兰认为,本质上来看,现在各城市所谓的“抢人大战”还是资源较为粗放的一种发展方式,下一阶段,各地政府可以在精细化方面下更多功夫。“比如相对一线城市来说,苏州等二线城市在发展上的天然综合优势就相对比较弱,因此如果可以在经济、治理、公共服务与环境等方面打好特色牌,也可以在青年发展型城市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此外,近年来,企业迁移,产业链迁移也开始成为趋势,二线城市可以抓住这一机会,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形成本地化产业优势和发展特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0.1202s , 11167.921875 kb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城市竞争新赛道,青年成为这些城市发展优先级,上树拔梯网  

sitemap谷歌留痕

Top